星期六, 05 07月 2025 21:32

列车滞留,“砸窗通风”?真正的安全之道,在信任与秩序!乘务员的工作值得肯定!

K1373次列车滞留,闷热难当。当乘客挥动安全锤砸向车窗,碎玻璃四溅的画面被某些人冠以“自救英雄”之名时,一个尖锐的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:为什么同样身处闷罐车厢、同样承受着高温焦灼的乘务员,没有选择举起那柄安全锤?

乘务员“不砸窗”,是高度专业纪律性与对全局安全负责的体现。本次事件中,乘务员的工作值得肯定!

  1. 严守安全规程是铁律! 《铁路安全管理条例》等法规如同生命线,严禁任何人员(包括乘务员!)擅自破坏列车设备。他们深知,车窗是列车被动安全(防抛飞、保结构)和运行安全的核心部件。 
  2. 精准评估风险是本能! 乘务员经过严格训练,列车车窗并非普通玻璃。破碎的玻璃有危险,小伙砸窗时,旁边的人还都没有疏散。
  3. 保障整体运行是责任! 砸窗不仅危及本车厢,破坏车体结构完整性,危及后续列车安全。 乘务员守护的是整条铁路大动脉的秩序。
  4. 专业沟通与程序优先! 他们的首要职责是启动应急预案:迅速上报调度中心,获取专业指令;安抚乘客、传达信息;协调外部救援力量。这些才是经过验证、风险可控的“救命通道”。

列车滞留,考验的是应急机制的效率,更是社会理性的成色。乘客的焦虑需要被看见、被回应,铁路部门的信息透明与响应速度必须持续提升。

  • 信任专业: 理解乘务员的克制背后,是更深远的安全担当。
  • 遵守秩序: 在焦灼中保持冷静,配合指挥,有序协作,才是最有效的自保与互保。
  • 完善机制: 推动铁路部门优化应急预案、加强设备冗余、提升沟通效率,方为治本之策。

下一次列车滞留,请记住:乘务员手中紧握的对讲机,远比乘客挥舞的安全锤,更能指引通往安全的方向。 维护他们的专业权威,守护既定的安全规程,才是穿透困境迷雾的生命之光!

查看 25